樂視網股民維權必讀:樂視網股民如何提起虛假陳述民事賠償之訴
文\張婧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
2019年5月13日,樂視網股票暫停上市,退市將在所難免,廣大投資者損失慘重。根據(jù)樂視網公告,公司及第一大股東賈躍亭收到證監(jiān)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及賈躍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等行為決定對其立案調查。近期筆者接到很多股民咨詢,如樂視網或賈躍亭存在虛假陳述,能否進行索賠?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投資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民,以自己受到虛假陳述侵害為由,有權對虛假陳述行為人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筆者整理了關于索賠所需提供的材料及認定賠償?shù)臈l件等,希望對廣大樂視網股民有所幫助。
一、虛假陳述如何認定?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是指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證券法律規(guī)定,在證券發(fā)行或者交易過程中,對重大事件作出違背事實真相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時發(fā)生重大遺漏、不正當披露信息的行為。
虛假陳述損害賠償案件,一般要求證監(jiān)會已對虛假陳述行為作出認定及行政處罰,法院才會予以立案。因此,鑒于目前證監(jiān)會對于樂視網的違規(guī)披露行為還在調查階段,對于相關主體是否實施了虛假陳述,以及如涉及虛假陳述,則虛假陳述的實施日、揭露日等事實尚未予以確定,股民們也難以進行有效舉證,建議等待證監(jiān)會調查結果公布且作出行政處罰之后,再提起民事賠償訴訟較為穩(wěn)妥。
二、股民索賠需符合哪些特定條件?
一旦行為人虛假陳述的事實成立,并非所有投資樂視網的股民都可以獲得賠償,股民需證明該虛假陳述行為與其投資樂視網股票所遭受的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非因虛假陳述行為所遭受的投資股票損失無法獲得賠償。 那么該因果關系應當如何認定?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法院認定虛假陳述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需符合以下條件:
(一)投資人所投資的是與虛假陳述直接關聯(lián)的證券;
(二)投資人在虛假陳述實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買入該證券;
(三)投資人在虛假陳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因賣出該證券發(fā)生虧損,或者因持續(xù)持有該證券而產生虧損。(虛假陳述更正日,是指虛假陳述行為人在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指定披露證券市場信息的媒體上,自行公告更正虛假陳述并按規(guī)定履行停牌手續(xù)之日。鑒于行為人自行更正的情況較少,本文不予論述)
因果關系成立的買入與賣出時點詳見下圖:
此外,投資者需注意,存在以下情形的,法院會認定不存在因果關系:
(一)在虛假陳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已經賣出證券;
(二)在虛假陳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進行的投資;
(三)明知虛假陳述存在而進行的投資;
(四)損失或者部分損失是由證券市場系統(tǒng)風險等其他因素所導致;
(五)屬于惡意投資、操縱證券價格的。
因果關系不成立的買入與賣出時點詳見下圖:
三、虛假陳述實施日和揭露日應如何認定?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虛假陳述實施日,是指作出虛假陳述或者發(fā)生虛假陳述之日。虛假陳述揭露日,是指虛假陳述在全國范圍發(fā)行或者播放的報刊、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上,首次被公開揭露之日。
鑒于法律將可獲得索賠的股民限定在實施日以后至揭露日之前買入并在揭露日以后賣出或持有而產生虧損的主體范圍之內,因此,揭露日對于法院最終認定哪些股民屬于可獲得索賠的主體就至關重要,不同的揭露日將導致不同時段買入股票的股民是否可進行索賠。
而在司法實踐中,多數(shù)虛假陳述案件對于實施日的認定一般不存在爭議,但對于揭露日的認定,各地法院標準不一,法院通常將如下日期認定為揭露日: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公告日、處罰事先告知書公告日、收到處罰決定公告日、媒體揭露報道發(fā)布日、上市公司自我揭示日、收到監(jiān)管措施決定公告日等等。筆者近期代理的大智慧虛假陳述案件,法院將上市公司收到《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當日認定為揭露日。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認定虛假陳述揭露日時,一般應考慮揭露內容的相關性、揭露主體的權威性和揭露時間的首次性以及是否對證券價格造成了影響等。因此,建議根據(jù)個案情況對揭露行為是否具備前述特征進行判斷。
四、股民可主張的損失范圍如何?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虛假陳述行為人在證券交易市場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范圍,以投資人因虛假陳述而實際發(fā)生的損失為限。投資人實際損失包括:
(一)投資差額損失;
(二)投資差額損失部分的傭金和印花稅;
(三)前款所涉資金利息(自買入至賣出證券日或者基準日,按銀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計算);
(四)如導致證券被停止發(fā)行的,所繳股款及銀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的利息。
五、立案時應當提交哪些證據(jù)?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虛假陳述賠償案件,立案時需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證明或證據(jù)材料:
1、證監(jiān)會對行為人作出虛假陳述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者公告,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
2、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身份證明文件,不能提供原件的,應當提交經公證證明的復印件;
3、進行交易的憑證等投資損失證據(jù)材料。
六、股民可以起訴哪些主體?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的被告,應當是虛假陳述行為人,包括:1、發(fā)起人、控股股東等 實際控制人;2、發(fā)行人或者上市公司;3、證券承銷商;4、證券上市推薦人;5、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專業(yè)中介服務機構;6、上述 2、3、4 項所涉單位中負有責任的董事、監(jiān)事和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以及5項中直接責任;7、其他作出虛假陳述的機構或者自然人。
以上是筆者針對提起虛假陳述賠償訴訟歸納整理出來的股民所需了解的初步內容,該類案件涉及問題較多,還有很多索賠要點尚未詳細闡述,例如投資差額損失具體如何計算、基準日如何認定、系統(tǒng)性風險如何認定等等,有鑒于此,筆者將在本文基礎上陸續(xù)推出系列文章,結合司法實踐就樂視網相關索賠問題進一步作出說明。